曾經有權威人士斷言“寧夏發展軟件產業,無異于在沙漠中種玫瑰,沒有可能”這一說法,成為我區軟件產業發展的“魔咒”。然而,一位青年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”用骨子里的堅強,心中的信念,用“一生只持一事” 的執著精神,堅持不懈,緊緊跟隨信息產業發展軌跡,不斷變革,不斷創新,讓寧夏本地軟件產業從無到有,從有到強,硬是打破了這個魔咒。1992年,35歲的他創辦了寧夏希望公司,經過27年的磨練,從軟件產品研發到今天的“互聯網+”事業,從幾個人的小公司發展到目前有新疆、江蘇鹽城兩個分公司,300多職工,凝聚了一批軟件研發的高端人才,成為有全國影響,著名的軟件企業,真正做到讓“沙漠之花”絢麗綻放,他就是2020年度自治區勞模潘志軍。
如今的希望公司已被評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,寧夏軟件技術創新中心、寧夏企業技術中心、寧夏云試驗平臺基地、寧夏科技創新團隊、寧夏科技型小巨人企業,寧夏優秀民營企業。連續18年獲得自治區“守合同重信用企業”,2017年至2019年,實現產值2億7千多萬元,繳納稅收3000多萬元,奠定了寧夏信息產業的領軍地位。而它的創始人潘志軍則成為了寧夏信息軟件行業的領軍人。
一、創新是企業的靈魂,唯有不斷變革才能推陳出新
寧夏希望公司是立足于西部內地的軟件高新技術企業,面對的是全國信息行業的競爭,潘志軍沒有因為所處地域限制而墨守成規,他將創新意識深刻地融進企業發展中。
1999年寧夏希望公司率先引入ISO9001:2008國際質量管理體系,助推企業管理的國際化、標準化;2009年又率先通過CMMI(軟件成熟度模型)三級認證,成為寧夏第一個擁有國際標準衡量軟件工程開發能力的軟件企業,敲開了軟件研發管理向國際標準邁進的大門。截止2019年希望公司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70項,著作權220項,科技成果8項,專利成果2項,成為自治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最多的軟件企業。希望公司已將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推向新疆、貴州、江蘇等省,企業發展的步伐已經邁向全國。
二、深耕信息產業發展,讓產品走向區外
“外省能做到的,我們也能做到!”寧夏希望公司根植于寧夏本土,經過多年發展,聚集優秀軟件人才團隊,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。打造出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平臺、“公積金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”和“智慧城市便民服務平臺”等一系列服務于政務和民生,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軟件平臺和數據服務的“拳頭”產品。
由希望公司建設的寧夏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平臺,成績突出,被國家108號文列為先進成果經驗,它所支撐的寧夏政府服務平臺,2017、2018連續兩年,在全國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選中例第11位,走在全國的前列。
同樣由希望公司建設的“公積金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”成為了住建部標桿,形成“寧夏模式”推廣至新疆、江蘇鹽城及遼寧。2019年,“新疆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”以“優秀”等級通過住建部驗收,成為全國首例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。
三、以誠信為立身之本,用誠信促企業發展
“民無信不立,業無信不興,國無信則衰”潘志軍把誠信作為天條,以誠信律己,以誠信待人,以誠信示人。在他創立希望公司的27年時間里,從沒有拖欠過一次員工工資。他每年要為員工準備12+1的薪資,即使在公司最艱難的時期,寧愿把自己的住房抵押貸款,也要足額發放員工工資,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。
在企業經營的27年中,簽訂各種合同上千項,從未因合同交付出現過任何糾紛,從未因失信引起過訴訟,公司連續十八年獲得國家、自治區級“守合同、重信用”企業。
四、積極履行政協委員職責,促進我區信息產業發展
作為自治區政協常委,潘志軍在擔任三屆政協委員期間,積極履行政協委員義務,對我區信息產業發展諫言獻策。多年來,他發表提案25個,大會發言十幾次,這些提案在各次政協會議上都表現出色?!蛾P于智慧寧夏,大力推進寧夏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》、《關于加快軟件產業發展的提案》的提案獲得自治區優秀提案獎?!哆@是我們期盼的寧東2.0》引起了自治區和政協委員們的強烈反響和共鳴,《關于推動農村社區信息化建設》的提案被評為2019年重點提案,《關于政策創新,促進我區企業IPO上市的意見和建議》被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,并采納提案中的意見和建議,制定了《進一步支持企業上市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并以文件形式下發到各部門,認真組織實施。
2019年,希望公司為自治區政協研發的“履職通”APP第一次亮相,引爆了會議的亮點和創新點,為全區5000多名委員知情明政、履行職能、提高效率、展示形象創造更好的條件,增強了廣大委員參與建言獻策和協商監督的積極性。
五、參與百企幫百村,助力我區脫貧攻堅
在自治區“百企幫百村”活動中,希望公司對接幫扶海原縣三河鎮代店村。說干就干,潘志軍帶領公司員工,利用假期走村入戶,梳理建檔立戶人員信息,制定相關扶貧措施,展開對代店村的幫扶工作。“好東西總得有渠道出去。”潘志軍笑著說。通過信息扶貧,搭建微電商平臺,為代店村特色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,助力精準脫貧。通過立志扶貧,樹立文化自信,滿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,先后投資20余萬元,為村里建設燈光籃球場,方便群眾開展文體活動。通過助學扶貧,推薦代店村共12名教師前往北京參加全國“關愛鄉村教師·百人計劃”公益活動。推薦貧困戶家庭的優秀學生參加旨在培養學生自立、自信、自強、懂得感恩和回饋社會的“杉樹計劃”。近幾年來,希望公司在公益和扶貧各項工作中投入近百萬元。
2018年、2019年,希望公司連續兩年被評為“寧夏統一戰線‘助力脫貧攻堅’暨‘百企幫百村’行動”先進單位、百家民營企業。中共麻黃山鄉委員會、鄉政府贈匾額與希望公司,寄言:精準扶貧回饋社會、大愛無疆溫暖民心。
六、抗擊疫情,“讓信息跑在疫情前面”
今年年初,新型冠狀病毒來襲。寧夏希望公司身為“敢擔當、善作為”的本土民營企業,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,首先意識到應用信息技術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撐點。潘志軍在1月28日(大年初四)及時組織公司技術團隊,為企事業單位整理出在線視頻溝通工具,并提供技術支持。緊急動員所有研發人員,利用可以遠程研發的優勢,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實用性軟件產品。
經過全體研發人員的晝夜奮戰,針對社區門口群眾出入頻繁、人流量多、管控難度大等問題研發出《掃碼防疫登記系統》、研發全區學生健康情況的《健康情況實時上報系統》、實現了企業實名登記注冊、復工復產報備、員工實時健康狀況上報的《企業開(復)工人員信息上報系統》等一批防控疫情的應用軟件。
疫情防控期間,已有400多家企事業單位使用希望公司推薦并提供技術支持的“非接觸在線視頻會議系統”進行日常工作管理溝通;《掃碼防疫登記系統》已服務銀川市570個居民小區;《企業開(復)工人員信息上報系統》已支持金鳳區及銀川經開區所屬4個園區上萬家復工企業進行復(開)工申報等信息登記工作。這些軟件系統的及時上線,提高了疫情防控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,為防止疫情擴散,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今年1月25日寧夏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,在疫情防疫關鍵時期,口罩成為千金難求的緊俏物資。一線醫護人員口罩告急、社區排查人員口罩告急、公交司機口罩告急等等,這些信息讓潘志軍也深感焦慮。從1月25日開始,尋找口罩等防疫物資成為潘志軍每天最重要的工作,他動員自己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友,從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廣州甚至日本等地尋找口罩等防疫物資資源。在他的努力下,1月29日首批2000只醫用口罩進入寧夏,并快速投放到一線防疫工作人員手中。潘志軍與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寧夏校友會校友、區政協委員一起,將口罩分發到金風區多個涉及疫情社區一線工作人員、公交公司司乘人員、寧東工業基地一線工人以及吳忠、青銅峽、鹽池、海原、同心等社區防疫一線工作人員,對有些交通不便的疫情一線防控人員,還將口罩親自送到他們手中。
據統計,疫情期間共捐贈了40000多只口罩和200套防護服等防疫物資,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“生命重于泰山,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與全國人民一道,共同抗擊疫情。
“希望公司有今天,離不開銀川經開區的大力支持,離不開銀川經開區工會的全程守候。近年來,工會始終高度重視信息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提高,我們也通過專業技術培訓使得人才總量快速增長、隊伍結構明顯改善、整體素質不斷躍升,通過“三結合”,為開展技術練兵、技術創新和科學發展提供務實載體和良好平臺,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活力。相信軟件、信息產業會越來越好!”潘志軍高興的說。
(通訊員:工會崔小琦)